春風復綠奮戰開門紅 土整項目助力鄉村振興
春風又揚新,奮進正當時。近日,鹽邊縣永興鎮作坊村土地整治項目進入沖刺收尾階段,奮戰在建設一線的核西南人不負春光,干勁十足,努力提升工作效率,全力推進項目建設,助力攀西地區鄉村振興和“天府第二糧倉”建設。
開年后,為了趕在5月插秧季到來前完成建設任務,項目部嚴密制定工作方案,開展“百日攻堅”行動,單日平均投入建設隊伍350余人,施工機械70余臺套,緊鑼密鼓推進項目建設。在項目現場,各班組緊密配合,機械轟鳴不停,土地整理、灌溉工程、道路工程等施工作業正如火如荼的加速推進。目前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1千余畝、漿砌石坎4萬余方,總體進度超過70%。
隨著土地“零改整、坡改梯、建改耕、低改高”的不斷推進,作坊村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舊貌正悄然迎來新顏,分散的“巴掌田”“雞窩地”將逐步被滿足機械化、現代化農業生產要求的高效農田代替,田間地頭“缺水、缺電、缺路”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,良田疊起、阡陌縱橫的圖景正在徐徐展開。
作坊村土地整治項目是公司在攀西地區開展的首個覆蓋項目策劃、可行性研究、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土整項目。公司派出了一支20余名,由國土空間規劃、勘察設計、工程建造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項目管理隊伍。有著豐富規劃設計經驗的項目負責人田文杰說:“我們團隊通過專業人員復合配置,能夠更加精準的把握設計意圖,掌控施工細節,有效縮減各專業間的信息差,高質高效的推進項目工作。”
作坊村地處鹽邊縣北部平均海拔約1700米的山區,區域內高差大,坡陡路窄,晝夜溫差明顯。自去年11月進場以來,項目青山社工點負責人王政華每周都要在海拔1600米至2200米的40多個地塊間走個來回,完成巡檢指導,每天在工地上留下好幾公里的足跡。初春時節,攀西地區艷陽高照,大家早被曬黑的面龐又被曬得通紅......
作坊村的原始土地,不是土質松散、石塊冒出的貧瘠地,就是土地硬實、荊棘遍布的荒山坡。項目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破除地頭石塊作為堡坎砌筑材料,在緩解項目石材供應的同時,顯著改善了土地耕種條件。秉承“山水田林路”綜合整治思路,項目還結合“萬畝梯田”規劃,在主要地塊建設景觀游線和觀景臺,為作坊村發展鄉村旅游打好基礎。
“國有企業有擔當”,項目技術負責人梁銳說到。在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挨家挨戶摸排村社意見,做通群眾思想工作,切實優化施工方案,盡力滿足老百姓土整需求,獲取理解與支持,保證項目順利運行。為了更好融入鄉村發展,推動鄉村建設,項目部還積極吸納村民務工解決就業,參與永興鎮年會等文體活動,主動關心關懷脫貧戶,幫助作坊村露營地集體經濟建設,開展道路交通應急救援,與當地干部群眾,連成了一心,打成了一片,獲得一致好評。
下一步,公司將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,繼續扎根攀西,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技術,履行好國有企業的政治、經濟和社會責任,深化地企合作,提供優質服務,參與助力攀西經濟區"十四五"轉型升級發展。